宋懷東, 男,1966年出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分子醫學中心主任,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組長。
國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一等、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8年畢業于蚌埠醫學院。
1993年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瑞金醫院獲內分泌臨床碩士學位;
1999年獲內分泌博士學位。
學術兼職:
1、2015美國內分泌年會壁報競賽評審。
2、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二節評審委員會委員。
3 、Journal of Diabetes 編委。
4 、《中華內分泌及代謝雜志》編委。
5、《中華內科》雜志編委。
6、《中國微循環》雜志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脂肪組織的分泌功能及其與代謝綜合征發生的關系研究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負責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63目標導向項目在內的多項課題,自2005年以后個人獲得科研經費近800萬。
1、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UGRP-1在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Graves''病)發生中的作用探討,項目編號:30771017, 2008-01~~2010-12 32萬元
2、國家科技部,863項目:人類重要生理功能分泌蛋白的識別及鑒定技術,項目編號:2007AA02Z175,2008-01~~2010-12 289萬元 null
3、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新的參與胰島素抵抗發生的脂肪激素/因子的識別和鑒定,項目編號:30530370,2006-01~~2009-12 140萬元
4、上海市衛生局,醫學領軍人才:自身免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易感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項目編號:LJ06035,2006-01~~2010-12 50萬元
5、上海市科委,國際合作:以斑馬魚為模式生物高通量識別鑒定造血及血糖調節過程中關鍵基因,項目編號:055407029,2005-12~~2007-12 20萬元
6、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人新的分泌蛋白/激素OIF在腎上腺表達功能研究,項目編號:30470816,2005-01~~2007-12 21萬元
7、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人新的分泌蛋白OIF單抗的制備及其在垂體瘤診斷中,項目編號:20040266011,2005-01~~2007-12 6萬元
8、上海市教委,曙光計劃:自身免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易感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項目編號:04SG43,2005-01~~2007-12 12萬元
科研成果:
在國際上建立了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基因表達譜,識別了200多條人類新基因,為我國完成1%人類新基因克隆計劃做出了貢獻。該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研究及醫藥科技十大科技新聞之一。建立了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基因表達譜的數據庫,包含了近3萬條EST序列,對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后的基因注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時,在國際上首次發現60個分泌蛋白在人內臟脂肪組織表達,發現脂肪組織表達的8個旁分泌和鄰分泌系統,對其中的一個旁/鄰分泌系統甘丙肽及受體在脂肪組織表達功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與國內外科技工作者一起,發現了SARS病毒在人體的變異規律;提供了SARS病毒來源于自然界,并可反復進入人體的強有力的證據。發現果子貍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提出SARS病毒在人體爆發流行的可能分子機理的假說。為我國防治SARS的決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004的《Science》上(并列第一作者)。論文發表后,英國BBC、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CNN、NBS、紐約時報及國內多家媒體將該研究成果作為重要的科學新聞向世人報道,其中美國田納西州大學的微生物學家David Brian在接受CNN采訪時說:“這篇文章是令我著迷的,因為它證實了(SARS)病毒可以從果子貍傳到人類,而且這個過程不止一次地發生了”。同時,這項研究被評為2004年國際醫學十大新聞之首。隨后,我們對2004年廣東新發的4例SARS病人和果子貍體內的SARS病毒進行分析,發現果子貍可能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而非天然宿主。該成果發表在2005年2月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第一作者)。目前,研究研究已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自然科學類,第二完成人)。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多篇,包括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Hum Mol Genet等,被SCI引用2000多次。其中近5年發表論文49篇,以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3篇,包括以通訊作者發表在Nat Genet,Hum Mol Genet等國際著名的刊物。獲得了包括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內的多項研究成果。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863項目”在內多項研究課題。入選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上海市領軍人才。被授予國務院津貼專家,中國青年科技獎,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一等獎等榮譽。
專利名稱 | 發明人 | 申請人 | 來源數據 | 申請日 | 公開日 | |
1 | 控制與計算分離的胰島素泵動態控制實現方法 | 易平;高佳林;宋懷東;喬潔;王文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專利 | 2015-03-06 | 2015-06-03 |
2 | 動態閉環控制的胰島素泵 | 易平;高佳林;宋懷東;喬潔;王文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專利 | 2015-03-06 | 2015-06-03 |
3 | 甲亢疾病的易感基因及其應用 | 宋懷東;潘春明;趙雙霞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中國專利 | 2011-06-15 | 2012-12-19 |
4 | 骨生成誘導因子的用途 | 宋懷東;李圣賢;操黃明;馬俊花;姜鶴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中國專利 | 2010-03-11 | 2011-09-21 |
5 | 甲亢疾病的易感基因及其應用 | 宋懷東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中國專利 | 2006-07-28 | 2008-01-30 |
6 | 抗人骨生成誘導因子單克隆抗體及其制備和用途 | 宋懷東;孔令春;於惠敏 |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 | 中國專利 | 2005-10-21 | 2007-04-25 |
7 | SARS冠狀病毒全病毒疫苗 | 趙國屏;林錦炎;宋懷東;鄭煥英;王升躍;何劍峰;任雙喜;鄢心革;李亦學;萬卓越;孔祥銀;許銳恒;郝沛;吳新偉;顧伯偉;侯金林;陳竺;閔軍;繆有剛;徐軍;傅剛;陸家海;張樹義;王小寧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4-01-29 | 2005-08-03 |
8 | SARS冠狀病毒ORF8區域的應用 | 趙國屏;林錦炎;宋懷東;鄭煥英;王升躍;何劍峰;任雙喜;鄢心革;李亦學;萬卓越;孔祥銀;許銳恒;郝沛;吳新偉;顧伯偉;侯金林;陳竺;閔軍;繆有剛;徐軍;傅剛;陸家海;張樹義;王小寧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4-01-29 | 2005-08-03 |
9 |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流行病學檢測的分子標記和方法 | 趙國屏;林錦炎;宋懷東;鄭煥英;王升躍;何劍峰;任雙喜;鄢心革;李亦學;萬卓越;孔祥銀;許銳恒;郝沛;吳新偉;顧伯偉;侯金林;陳竺;閔軍;繆有剛;徐軍;傅剛;陸家海;張樹義;王小寧;涂長春;王鳴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4-05-08 | 2005-06-22 |
10 | SARS病毒S蛋白及其疫苗和用其篩選藥物的方法 | 趙國屏;林錦炎;宋懷東;鄭煥英;王升躍;何劍峰;任雙喜;鄢心革;李亦學;萬卓越;孔祥銀;許銳恒;郝沛;吳新偉;顧伯偉;侯金林;陳竺;閔軍;繆有剛;徐軍;傅剛;陸家海;張樹義;王小寧;涂長春;王鳴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4-05-08 | 2005-04-20 |
11 | 建立冠狀病毒體內外模型的方法 | 朱宇同;趙國屏;陳鴻珊;辛朝安;王小寧;;王雙印;宋懷東;何金洋;楊子峰;;劉妮;朱關福;李國橋 | 朱宇同;廣州中醫藥大學 | 中國專利 | 2003-09-26 | 2004-09-15 |
12 | 新的人生長因子變異剪接體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宋懷東;彭永德;李能干;韓澤廣;陳竺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1-31 | 2001-08-08 |
13 | TPAACE06∶人PTD016基因 | 毛羽豐;宋懷東;陳家倫 |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 中國專利 | 1999-02-14 | 2001-05-23 |
14 | 人PTD011基因(TPAAHE09) | 毛羽豐;宋懷東;胡仁明 |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 中國專利 | 1998-10-09 | 2001-01-24 |
15 | 人FK506結合蛋白(FKBP) | 宋懷東;韓澤廣;胡仁明;黃長暉;任雙喜 |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 中國專利 | 1998-10-09 | 2001-01-24 |
16 | 人HsgⅢ基因 | 陳家倫;付剛;宋懷東 |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 中國專利 | 1998-09-22 | 2001-01-10 |
17 | 一種人的糖轉運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許相儒;肖華勝;康波愈;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5-30 | 2000-12-27 |
18 | 一種人脫氫酶亞基蛋白異構體及其編碼序列 | 許志剛;肖華勝;康波愈;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5-30 | 2000-12-27 |
19 | 一種人細胞分裂抑制因子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宋懷東;錢斌治;張新;高馨;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4-11 | 2000-11-08 |
20 | 一種人蛋白磷酸聚糖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能干;肖華勝;康波愈;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4-11 | 2000-11-08 |
21 | 一種人基因表達調節因子相關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能干;肖華勝;劉鋒;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4-11 | 2000-11-08 |
22 | 一種新的人蛋白酶體亞基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能干;肖華勝;康柏愈;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25 |
23 | 一種新的人幾丁質酶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能干;肖華勝;康柏愈;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25 |
24 | 一種新的人耐鹽蛋白亞基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能干;肖華勝;劉鋒;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25 |
25 | 一種新的人二酰甘油焦磷酸鹽磷酸酶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能干;肖華勝;劉鋒;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25 |
26 | 一種新的人免疫球蛋白受體亞基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肖華勝;劉鋒;宋懷東;高國鋒;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11 |
27 | 一種新的人蛋白翻譯起始因子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肖華勝;劉鋒;宋懷東;高國鋒;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11 |
28 | 一種新的人T細胞受體相關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宋懷東;高國鋒;彭永德;李月彬;顧彥杰;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11 |
29 | 一種新的人組蛋白脫乙酰基酶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宋懷東;高國鋒;彭永德;李月彬;顧彥杰;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11 |
30 | 一種新的人肌動蛋白相關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月彬;顧彥杰;宋懷東;高國鋒;彭永德;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11 |
31 | 一種新的人生長因子異構體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高馨;肖華勝;劉鋒;宋懷東;高國鋒;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10-11 |
32 | 一種新的人遍在蛋白綴合酶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月彬;宋懷東;高國鋒;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2-17 | 2000-10-04 |
33 | 一種新的人核糖基化因子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宋懷東;高國峰;張新;高新;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02 | 2000-10-04 |
34 | 一種新的人三酰甘油脂肪酶前體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彭永德;宋懷東;高國峰;張新;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02 | 2000-10-04 |
35 | 一種新的人核糖體亞基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能干;錢斌治;彭永德;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02 | 2000-10-04 |
36 | 一種人甲基轉移酶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張新;肖華勝;康柏愈;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4-11 | 2000-09-27 |
37 | 一種人葡萄糖醛酸轉移酶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能干;肖華勝;劉鋒;宋懷東;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4-11 | 2000-09-27 |
38 | 一種新的人磷酸三酯酶家族成員蛋白及其編碼序列 | 李月彬;顧彥杰;宋懷東;高國鋒;彭永德;陳竺;韓澤廣 |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 中國專利 | 2000-03-17 | 2000-09-06 |
發表論文:
1 小瞼裂綜合征家系FOXL2基因突變檢測分析 陳琳琳; 鄭穎潔; 喬潔; 宋懷東; 范先群 中國醫藥導報 2015/09
2 男性化型21羥化酶缺陷癥患者一例的臨床分析與基因研究 張倩; 梁軍; 王玉; 卞文; 喬潔; 劉炳麗; 劉威; 潘春明; 宋懷東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3/11
3 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1型1例及其家系的研究 徐丹; 王薇; 韓兵; 喬潔; 宋懷東; 李路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03
4 糖代謝異常對冠心病相關血清微小RNA表達的影響 周娜; 梁軍; 騰飛; 鄒彩艷; 楊曼青; 祁祿; 宋懷東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01
5 淺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癥致病候選基因的突變篩查 劉晨帆; 王震英; 宋懷東; 潘春明; 張莉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01
6 遺傳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基因和臨床研究 寧光; 李小英; 王衛慶; 崔斌; 葉蕾; 楊軍; 劉建民; 宋懷東; 趙紅燕; 祝宇; 孫福康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09
7 男性特發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減退癥3例致病基因分析 劉威; 喬潔; 汝穎; 劉炳麗; 韓兵; 吳佳君; 楊邵英; 薛麗瓊; 宋懷東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06
8 小鼠骨生成誘導因子基因逆轉錄病毒載體的構建及其在293T細胞中的表達 鄭翠俠; 張曉娜; 韓兵; 宋懷東; 馬勤耘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12
9 甲狀腺乳頭狀癌中BRAF V600E突變及其與甲狀腺超聲表現的關系 林偉; 石建華; 宋懷東; 項平; 汪萬英; 張筱華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0/12
10 血脂康對氧化型膽固醇致胰島細胞損害的保護作用研究 梁軍; 喬潔; 鄒彩艷; 吳慶強; 衡浩; 張彤; 宋懷東 中華全科醫學 2009/11
11 Graves病患者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基因型分析 張海清; 趙家軍; 趙躍然; 管慶波; 高聆; 宋懷東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09/08
12 UGRP1在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 劉小五; 張榮新; 宋懷東; 楊大萍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09/03
13 UGRPl基因多態性與新疆維吾爾族Graves病相關性研究 吳嵐; 葛家璞; 伊萬; 宋懷東; 趙雙霞; 韓兵 新疆醫學 2008/06
14 一遺傳性單純少毛癥家系的基因定位 李俊燕; 宋亞莉; 孫志堅; 王震英; 宋懷東; 徐潮; 張莉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08/05
15 正常及饑餓大鼠胃壁組織基因表達譜的研究 邵莉; 王曉; 李榮英; 朱鋐達; 宋懷東; 陳名道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8/04
16 甲狀腺轉錄因子-1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和表達 程烽; 盛燕; 潘春明; 陳漪; 宋懷東 福州總醫院學報 2008/01
17 Graves病相關的易感基因的研究進展 程烽; 宋懷東 福州總醫院學報 2008/01
18 一例短QT綜合征患者HERG基因的突變篩查 張星宇; 徐潮; 呂利雄; 周巍; 宋懷東 心臟雜志 2007/05
19 脂代謝紊亂與腎損害及其臨床處理 喬潔; 宋懷東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07/05
20 大鼠內臟脂肪含量與ghrelin分泌的關系 李雪松; 李榮英; 杜文華; 馬勤耘; 馬俊花; 陳霞; 趙雙霞; 袁國躍; 宋懷東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07/05
21 子宮球蛋白相關蛋白1在甲狀腺疾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張榮新; 朱金海; 宋懷東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07/05
22 UGRP1蛋白的表達、純化、抗體制備及亞細胞定位 李圣賢; 馬勤耘; 劉智; 李雪松; 宋懷東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7/08
23 McCune-Albright綜合征多病變部位基因診斷 周吉; 孫立昊; 崔斌; 宋懷東; 李小英; 寧光; 劉建民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7/03
24 一個原發性痛風家系致病易感基因染色體定位 李長貴; 陳穎; 徐潮; 苗志敏; 閻勝利; 宋懷東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7/03
25 一例Ⅰ型成骨不全家系的基因定位及突變檢測 吳曉林; 顧鳴敏; 崔斌; 李西華; 袁文濤; 陸振虞; 宋懷東; 王鑄鋼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7/06
26 在心臟傳導障礙伴長QT綜合征家系中發現心臟鈉離子通道基因SCN5A R1193Q 孫愛軍; 葛均波; 王時俊; 徐磊; 宋懷東; 王克強; 胡凱; 鄒云增 上海醫學 2007/S1
27 TSHR基因上新發現SNP及其在GD致病中的評價 梁軍; 高聆; 盛燕; 宋懷東; 趙家軍 醫學研究雜志 2007/05
28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與肥胖的研究進展 陳霞; 宋懷東 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 2007/02
29 NOVEL SPLICING MUTATION OF COL1A1 GENE CAUSING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I IN CHINESE PEDIGREE 吳曉林; 顧鳴敏; 崔兵; 李西華; 陸振虞; 王鑄鋼; 袁文濤; 宋懷東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7/01
30 重疊延伸PCR法構建UGRP1基因啟動子的點突變表達載體 程烽; 盛燕; 施靜藝; 陳漪; 徐潮; 劉智; 梁軍; 潘春明; 朱忠勇; 宋懷東 癌變.畸變.突變 2007/01
31 甲狀腺轉錄因子-1融合表達載體的構建及體外活性鑒定 程烽; 盛燕; 潘春明; 陳漪; 施靜藝; 劉智; 白雪濤; 宋懷東 生物技術通訊 2007/01
32 前脂肪細胞因子-1在脂肪細胞分化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李圣賢; 宋懷東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6/S1
33 2004年SARS-CoV毒株S基因分子進化特征 黃平; 宋懷東; 鄒麗容; 李暉; 俞守義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06/10
34 一家系先天性禿發的基因定位 李俊燕; 劉晨帆; 宋亞麗; 凌雁; 徐潮; 宋懷東; 張莉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06/07
35 嬰兒持續性高胰島素性低血糖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徐潮; 宋懷東 國際遺傳學雜志 2006/03
36 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基因多態性與Graves病相關 張海清; 趙家軍; 趙躍然; 梁軍; 宋懷東; 高聆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6/02
37 斑馬魚甲狀腺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組織表達 林云; 李榮英; 劉智; 於惠敏; 宋懷東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6/02
38 影響絕經后婦女骨密度變化的候選基因研究 趙紅燕; 劉建民; 寧光; 張連珍; 宋懷東; 陳瑛; 江凌; 戴蒙;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12
39 一先天性禿發家系HR和CDSN基因突變的篩查 劉晨帆; 宋亞麗; 宋懷東; 陳漪; 盛燕; 潘春明; 張莉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05/08
40 內皮抑素對微血管新生的影響及其信號調控網絡 孔令春; 宋懷東 中國微循環 2005/03
41 多重巢式和定量PCR聯合應用提高SARS病毒檢測率 趙瑞華; 施靜藝; 鄭煥英; 鄭夔; 顧柏煒; 宋懷東; 章國衛; 陳賽娟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2005/05
42 酵母雙雜交文庫篩選及hTRIP15與Y盒結合蛋白-1相互作用的探討 彭永德; 宋懷東; 曲建; 張新; 韓澤廣; 陳家倫 生命科學研究 2005/01
43 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的分子機制 林云; 宋懷東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2005/02
44 絕經后婦女護骨素基因G1181C多態性與骨密度變化相關 趙紅燕; 劉建民; 寧光; 宋懷東; 陳瑛; 張連珍; 孫立昊; 趙詠桔;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5/01
45 一種新的垂體分泌蛋白Mimecan原核表達、抗體制備及其在垂體瘤組織中的表達(英文) 胡三梅; 陳鳳玲; 陳天欽; 葉廷軍; 李榮英; 史文靜; 宋懷東; 陸振虞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05/01
46 氯沙坦對動脈粥樣硬化兔金屬蛋白酶基因表達的影響 董波; 顏兆文; 黃定九; 陳玉英; 宋懷東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2004/12
47 基因芯片技術及其應用現狀的淺思 宋懷東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4/06
48 TSH受體基因SNP與Graves病、橋本甲狀腺炎和結節性甲狀腺腫之間的相關性研究 梁軍; 趙家軍; 高聆; 鐘霞; 張麗; 章國衛; 盛燕; 阮錚; 陳漪; 宋懷東;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4/06
49 一例家族性Carney綜合征臨床及分子生物學研究 顧燕云; 陳瑛; 宋懷東; 李小英; 駱天紅; 喬建鷗; 張毅; 肖家誠; 祝宇; 趙詠桔; 羅邦堯; 寧光 中華內科雜志 2004/10
50 播散性淺表汗孔角化病的基因定位 王震英; 張莉; 孫志堅; 宋懷東; 章國衛; 任勇; 楊安波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4/10
52 基質金屬蛋白酶-3蛋白及基因在動脈硬化血管中表達意義的研究 董波; 趙玉霞; 顏兆文; 陳玉英; 宋懷東; 黃定九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04/09
53 在大鼠脂肪組織及3T3-L1細胞中甘丙肽對抵抗素基因表達的影響 李榮英; 宋懷東; 邵莉; 於惠敏; 胡三梅; 陳名道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4/03
54 脂肪分化相關蛋白的研究進展 於惠敏; 宋懷東; 陳家倫 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 2004/03
55 人新的生長激素異形體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 胡三梅; 章國衛; 陳鳳玲; 李榮英; 陳家倫; 陸振虞; 宋懷東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4/02
56 NEW CONCEPT TO MECHANISM OF CONVERSION FROM PROLIFERATING HEMANGIOMA TO INVOLUTING HEMANGIOMA 張莉; 林曉曦; 宋懷東; 董佳生; 祁佐良; 王煒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2004/01
57 小檗堿對脂肪細胞瘦素和抵抗素基因表達的影響 周麗斌; 陳名道; 宋懷東; 唐金鳳; 王曉; 楊穎; 李鳳英; 李榮英;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內科雜志 2004/01
58 mRNA選擇性剪接的分子機制 章國衛; 宋懷東; 陳竺 遺傳學報 2004/01
59 圍生期甲減對大鼠腦甲狀腺激素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 蘇青; 邢惠莉; 左靜南; 羅敏; 宋懷東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2003/S1
60 小檗堿對脂肪細胞葡萄糖轉運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周麗斌; 陳名道; 宋懷東; 楊穎; 王曉; 唐金鳳; 李鳳英; 李榮英;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3/06
61 用基因芯片研究同一血管瘤增生和消退期差異表達基因 張莉; 王煒; 祁佐良; 董佳生; 宋懷東; 楊勁松; 林曉曦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03/06
62 磺脲類藥物受體1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相關性 陳鳳玲; 史文靜; 張曉梅; 李榮英; 宋懷東; 胡仁明;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3/05
63 人端粒重復序列結合因子基因組和假基因研究 孫潔; 黃河; 宋懷東; 吳昕彥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3/05
64 高脂大鼠抵抗素基因的上調表達及與胰島素、瘦素的相關性 王紹云; 宋懷東; 李榮英; 唐金鳳; 李鳳英; 周麗斌; 楊穎; 胡仁明; 牟波; 陳名道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3/03
65 人甲狀腺激素受體相互作用蛋白15與甲狀腺激素受體的相互作用 彭永德; 張新; 宋懷東; 曲建; 胡仁明; 韓澤廣;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3/02
66 小檗堿對脂肪細胞分化的影響 周麗斌; 陳名道; 王曉; 宋懷東; 楊穎; 唐金鳳; 李鳳英;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醫學雜志 2003/04
67 RET原癌基因點突變所致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B型一例家系研究 張翼飛; 洪潔; 趙詠桔; 宋懷東; 楊秀英; 寧光;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內科雜志 2003/01
68 2型糖尿病患者運動試驗時肺氣體交換功能變化初探 鄭翠霞; 陳余清; 徐鳳珍; 王愛華; 宋懷東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2/06
69 甘丙肽對GT1-7細胞GnRH釋放的調節作用 楊穎; 唐金鳳; 李鳳英; 周麗斌; 李榮英; 宋懷東; 陳名道 放射免疫學雜志 2002/04
70 正常腎上腺和嗜鉻細胞瘤新全長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彭永德; 李月彬; 宋懷東; 高國峰; 黃長輝; 胡仁明; 韓澤廣; 陳家倫 中華醫學雜志 2002/01
71 人類alien基因特性及功能的初步探討 彭永德; 張新; 宋懷東; 胡仁明; 韓澤廣; 陳家倫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01/11
72 人甲狀腺受體相互作用蛋白15基因全長cDNA的克隆及其特性 彭永德; 張新; 宋懷東; 姜春玲; 曲建; 陳名道; 胡仁明; 陳家倫; 韓澤廣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01/05
73 一例庫欣綜合征腎上腺皮質腺瘤的基因表達特征及與發病相關的分子機制 彭永德; 顧彥杰; 胡仁明; 任雙喜; 宋懷東; 宗明; 黃秋花; 劉曉明; 徐淑華; 陳名道; 韓澤廣;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1/04
74 上海地區絕經后婦女Ⅰ型膠原α1基因多態性與骨密度無關 劉建民; 朱漢民; 宋懷東; 朱曉穎;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1/04
75 基因新異構體的剪接特征及其生物學意義 彭永德; 宋懷東; 高國峰; 李月彬; 黃長輝; 胡仁明; 韓澤廣; 陳家倫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2001/04
76 垂體瘤發病相關基因的大規模篩選及鑒定 宋懷東; 胡仁明; 黃秋花; 彭永德; 任雙喜; 周雋; 吳昕彥; 付剛; 張慶華; 陳家倫 癌癥 2001/03
77 內皮素和心鈉素調節下丘腦細胞G_1期至S期 胡仁明; 湯正義; 宋懷東; 彭永德; 徐颯英; 張煒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2000/S1
78 正常垂體及垂體瘤組織中新的全長cDNA的克隆 宋懷東; 彭永德; 胡仁明; 黃秋花; 吳昕彥; 周雋; 任雙喜; 高國峰; 王立; 毛羽豐; 余亞萍; 戴蒙; 徐淑華; 范惠泳; 沈宇; 付剛; 陳名道; 張慶華; 陳家倫 中華醫學雜志 2000/12
79 新的生長激素異形體基因的發現及全長cDNA的克隆 宋懷東; 高國峰; 彭永德; 金維榮; 黃秋花; 陳名道; 胡仁明; 張慶華; 陳家倫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00/06
80 正常人垂體組織基因表達譜的研究 宋懷東; 胡仁明; 彭永德; 黃秋花; 周雋; 吳昕彥; 任雙喜; 高國峰; 王立; 毛羽豐; 余亞萍; 戴蒙; 徐淑華; 范惠泳; 沈宇; 付剛; 陳名道; 張慶華;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0/05
81 垂體瘤基因表達譜的建立及其發病分子機理的探討 胡仁明; 宋懷東; 彭永德; 彭永德; 黃秋花; 黃秋花; 周雋; 周雋; 吳聽彥; 任雙喜; 王立; 余亞萍; 余亞萍; 戴蒙; 毛羽豐; 徐淑華; 徐淑華; 范惠泳; 沈宇; 高國峰; 湯正義; 付剛; 付剛; 陳名道; 張慶華; 陳家倫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2000/02
82 正常人腎上腺組織基因表達譜的研究 胡仁明; 彭永德; 任雙喜; 顧彥杰; 宋懷東; 黃長暉; 傅肅能; 李月彬; 黃秋花; 張成康; 顧健; 俞亞萍; 徐淑華; 傅剛; 陳名道; 韓澤廣;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0/01
83 蚌埠地區糖尿病防治研究15年資料分析──附144例糖尿病動態觀察 黃齊; 張曉梅; 宋懷東; 石建華; 王可道; 張龍云; 高寅春; 岳穎 蚌埠醫學院學報 1996/06
84 蚌埠地區第2次糖尿病調查報告 黃齊; 張曉梅; 宋懷東; 馮慧勤; 張龍云; 王品璇; 石建華 蚌埠醫學院學報 1996/06
85 蚌埠地區糖耐量減低調查資料分析 張曉梅; 黃齊; 宋懷東; 馮慧勤; 張龍云; 王品璇; 石建華 蚌埠醫學院學報 1996/06
86 代謝性心腦血管疾病綜合征患病情況調查──附2282名普查資料分析 馮慧勤; 黃齊; 張曉梅; 宋懷東; 張龍云; 王品璇; 牟麗平 蚌埠醫學院學報 1996/06
87 益鈣寧治療高鈣血癥的療效觀察 宋懷東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1995/04
88 益鈣寧治療高鈣血癥的療效觀察 宋懷東; 許曼音; 馮月明; 楊秀英; 萬春梅; 邵安華; 鐘捷; 程慶民; 陳家倫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1995/01
89 堿性磷酸酶過少癥1例報告 程慶民; 曾畿生; 王德芬; 宋懷東 臨床兒科雜志 1994/05
90 氯氮平并酒精中毒一例 宋懷東; 陳文武 開封醫專學報 1994/03
91 血卟啉病──內分泌系統及代謝疾病(7) 許曼音; 宋懷東 新醫學 1994/08
92 高鈣血癥的病因 宋懷東 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 1994/01
93 高鈣血癥的病因和治療 宋懷東; 許曼音 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 1993/11
會議論文:
1 中國人5α-還原酶缺陷癥的臨床表現和突變特點 朱惠; 劉威; 韓兵; 范夢夏; 趙雙霞; 王海寧; 陸穎理; 潘春明; 陳富國; 陳名道; 程開祥; 宋懷東; 喬潔 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4-08-27
2 新的脂肪激素SPAR1在食欲調控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葉小萍; 操黃明; 姜鶴; 馬俊花; 李圣賢; 李榮英; 李雪松; 郭翠翠; 汪智全; 占明; 潘春明; 趙雙霞; 鄭翠霞;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3 TRβ基因突變致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 張倩; 梁軍; 竇連軍; 鄒彩艷; 楊曼青; 潘春明; 占明;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4 SCGB3A2基因啟動子區SNPS與Graves病相關性研究 梁軍; 王玉; 趙雙霞; 施靜藝; 彭永德; 高冠起; 潘春明; 袁國躍; 韓兵; 蘇青; 高玲; 陳名道; 趙家軍;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5 PTPN22基因區段SNPs與中國漢族人群Graves病的關聯研究 薛麗瓊;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6 SCGB3A2基因啟動子區SNPs功能與Graves病易感性研究 梁軍; 王玉; 趙雙霞; 施靜藝; 彭永德; 高冠起; 潘春明; 袁國躍; 韓兵; 蘇青; 高玲; 陳名道; 趙家軍;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7 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6q27易感區段內的易感基因及易感位點識別鑒定 宋懷東; 趙雙霞; 薛麗瓊; 劉威; 潘春明; 楊邵英; 王海寧; 顧朝輝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8 在中國漢族人群中CD40 5'非翻譯區的SNP與Graves'病相關 王海寧; 姜鶴; 劉威; 葉小萍; 潘春明; 趙雙霞;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9 1例17羥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癥臨床和遺傳學研究 韓兵; 朱惠; 劉威; 陸穎理; 宋懷東; 程開祥; 喬潔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10 一例男性化型21羥化酶缺陷癥患者的臨床分析與基因研究 張倩; 梁軍; 王玉; 卞文; 喬潔; 劉炳麗; 劉威; 潘春明;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11 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與空腹血糖受損的相關性 周娜; 梁軍; 騰飛; 鄒彩艷; 楊曼青; 祁祿;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3-08-21
12 頸圍與代謝因素交互作用對胰島素抵抗的影響 趙靜; 梁軍; 鄒彩艷; 王玉; 卞文; 祁祿;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2-12-05
13 成年人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 趙靜; 梁軍; 鄒彩艷; 王玉; 卞文; 祁祿;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2-12-05
14 頸-股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與空腹血糖受損的相關性 周娜; 梁軍; 騰飛; 鄒彩艷; 楊曼青; 祁祿; 宋懷東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2-12-05
15 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1型一例及其家系研究 徐丹; 王薇; 韓兵; 喬潔; 宋懷東; 李路 中華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2-08-29
16 甲狀腺轉錄因子-1真核載體的構建和體外表達 程烽; 盛燕; 潘春明; 陳漪; 施靜藝; 劉智; 白雪濤; 宋懷東 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6-06
17 心臟鈉通道基因突變導致家族性心臟傳導障礙及擴張性心肌病 孫愛軍; 王時俊; 李瑩; 賈劍國; 楊志寅; 蘇春璽; 宋懷東; 王穎; 黃薇; 劉少穩; 胡凱; 王克強; 范錚; 鄒云增; 葛均波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6-06
18 影響絕經后婦女骨密度變化的候選基因研究 趙紅燕; 劉建民; 寧光; 張連珍; 宋懷東; 陳瑛; 江凌; 戴蒙;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6-05
19 護骨素基因G1181-C單核苷酸多態性與絕經后婦女骨密度變化有關 趙紅燕; 劉建民; 寧光; 宋懷東; 陳瑛; 張連珍; 孫立昊; 趙永桔;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醫學會第三次全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4-11
20 人內臟脂肪組織高表達基因的染色體定位和功能分析 楊義生; 宋懷東; 洪潔; 顧衛瓊; 張翼飛; 寧光; 陳家倫 全國首屆代謝綜合征的基礎與臨床專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4-10
21 人內臟脂肪組織基因表達譜及相關基因(甘丙肽)在脂肪組織中功能的初步研究 宋懷東; 李榮英; 楊義生; 史文靜; 胡三梅; 邵莉; 於惠敏; 陳名道; 陳家倫 全國首屆代謝綜合征的基礎與臨床專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4-10
22 食欲調節相關因子受體mRNA在GT1-7細胞株的表達及對GnRH分泌的影響 楊穎; 李榮英; 唐金鳳; 李鳳英; 周麗斌; 宋懷東; 陳名道 全國首屆代謝綜合征的基礎與臨床專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4-10
23 血管瘤增生和消退期差異表達基因的初步篩選 林曉曦; 張莉; 王煒; 李偉; 陳達; 虞杰; 宋懷東 2004'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 中國會議 2004-07
24 小檗堿對脂肪細胞葡萄糖轉運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周麗斌; 陳名道; 宋懷東; 楊穎; 王曉; 唐金鳳; 李鳳英; 李榮英; 許曼音; 陳家倫 第七次全國中西醫結合虛證與老年病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3-09
25 SD大鼠抵抗素(resistin)的基因克隆、測序及其在高脂飲食大鼠中的上調表達及與胰島素、瘦素的相關性研究 王紹云; 陳名道; 宋懷東; 李榮英; 唐金鳳; 李鳳英; 牟波; 胡仁明 第三屆糖尿病(消渴病)國際學術會議 國際會議 2002-11
26 SD大鼠抵抗素的基因克隆、測序及其在高脂飲食大鼠中的上調表達及與胰島素、瘦素的相關性研究 王紹云; 陳名道; 宋懷東; 李榮英; 唐金鳳; 李鳳英; 牟波; 胡仁明 國際心血管病論壇 國際會議 2002-10
27 人胰島β細胞瘤基因表達譜的研究 王宣春; 俞放; 徐颯英; 毛羽豐; 范惠詠; 吳昕彥; 陳欽達; 張慶華; 陳名道; 宋懷東; 陳家倫; 胡仁明 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1-12
28 人甲狀腺受體相互作用蛋白15基因的全長cDNA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 彭永德; 張新; 宋懷東; 姜春玲; 曲建; 陳名道; 胡仁明; 韓澤廣; 陳家倫 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1-12
29 以cDNA微陣列技術建立正常人脂肪組織基因表達譜 楊義生; 宋懷東; 周麗斌; 胡仁明; 許曼音; 陳家倫 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1-12
30 7B2基因突變對垂體瘤發病的研究 黃昉; 史文靜; 宋懷東; 胡仁明; 陳家倫 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1-12
31 腎上腺皮質腺瘤和嗜鉻細胞瘤基因表達譜的建立及新基因的克隆 胡仁明; 彭永德; 楊義生; 宋懷東; 顧彥杰; 陳名道; 許曼音; 陳家倫; 劉曉明; 韓澤廣 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1-12
32 McCune Abright綜合征的臨床及分子生物學研究 宋懷東; 陳鳳玲; 史文靜; 寧光; 許曼音; 胡仁明; 陳家倫 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1-12
33 SUR1基因與2型糖尿病相關性研究 陳鳳玲; 宋懷東; 李蓉英; 史文靜; 胡仁明; 陳家倫 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1-12
34 高血糖(低血糖)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等組織基因表達 胡仁明; 俞放; 徐颯英; 王宣春; 毛羽豐; 范惠詠; 湯正義; 彭永德; 李果; 楊義生; 榮容; 趙詠桔; 寧光; 陳欽達; 羅敏; 羅邦堯; 張慶華; 陳名道; 宋懷東; 陳家倫 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1-12
35 中西醫結合進入二十一世紀 宋懷東 全國中西醫結合教育學術研討會 中國會議 2000
36 COLIA1基因多態性與絕經后婦女骨密度無關 劉建民; 冼曼音; 陳家倫; 宋懷東; 朱漢民; 朱曉穎 全國老年骨質疏松專題學術研討會 中國會議 2000-06
榮譽獎勵:
1、獲國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
3、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4、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5、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6、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
7、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8、被授予國務院津貼專家。
9、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
10、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一等獎獲得者。
11、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第二完成人)。
12、獲得了包括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等獎。
13、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4、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 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4-08-27
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2-12-05
3 中華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12-08-29
4 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學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6-06
5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6-06
6 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6-05
7 中華醫學會第三次全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4-11
8 全國首屆代謝綜合征的基礎與臨床專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4-10
9 2004'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 中國會議 2004-07
10 第七次全國中西醫結合虛證與老年病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3-09
11 第三屆糖尿病(消渴病)國際學術會議 國際會議 2002-11
12 國際心血管病論壇 國際會議 2002-10
13 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 中國會議 2001-12
14 全國中西醫結合教育學術研討會 中國會議 2000
15 全國老年骨質疏松專題學術研討會 中國會議 2000-06
宋懷東現在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心實驗室主任,內分泌代謝病學科帶頭人。他是一位時刻關注人類生存狀態與生命質量的醫生,也是一位有著嚴謹治學精神的科學家,他用自己專業的學科知識,嚴謹求實的科研態度,帶領自己的團隊解開了一個又一個謎團,為人類的生存質量和生命保障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解碼GD發病分子機制
多基因病易感基因的識別和鑒定是科學界面臨的共同挑戰,最大的挑戰是發現的易感基因在不同的人群中重復驗證的不一致。宋懷東認為,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同一種多基因病可能存在不同的亞型,不同亞型可能由不同的主效基因導致。基于上述的設想,宋懷東選擇了自身免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Graves’病)這種常見但發病率又不是非常高的多基因遺傳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研究。在研究中,宋懷東識別鑒定了8個新的甲亢(GD)易感基因,并驗證了5個以前報道的GD易感基因。識別的新的GD易感基因,占目前認可的GD易感基因的40.9%,并拓展了人們對GD發病分子機制的理解。
在整個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宋懷東牽頭成立了中國甲狀腺疾病遺傳協作組,收集了大量的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樣本,建立了國際上最大的甲狀腺疾病遺傳資源樣本庫。利用這些資源,最終實現了識別鑒定8個新的GD易感基因,并驗證了5個以前報道的GD易感基因。識別的新GD易感基因,占目前認可的GD易感基因的40.9%。其中5個新位點(5q31-33的SCGB3A2、4p14的GDCG4p14、6q27的RNASET2和Xq21的ITM2A)在至少兩個以上獨立人群中進行了研究,并被證實,拓展了人們對GD發病分子機制的理解。如第一次發現長鏈非編碼RNA參與GD的發生,明確逃逸X染色體失活的X染色體的基因,在GD發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Nat Genet. 2011,Hum Mol Genet. 2013,2009)。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GWAS)問世以前,宋懷東和他的團隊通過定位候選克隆策略,在5q31區段內識別一個新的GD易感基因SCGB3A2,發現該基因調控區上的rs1368408和-623到-622AG/T可能是甲亢的易感位點。該SNP位點影響SCGB3A2與轉錄因子的結合,并使該基因的轉錄水平下降。隨后SCGB3A2與GD的相關性分別在英國和俄羅斯的甲亢人群中獲得了驗證,在多篇GD易感基因的綜述中,均肯定SCB3A2是一個在不同人群中可以被廣泛證實的GD新易感基因。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新的GD易感位點,是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問世以前,人們對多基因病易感基因識別鑒定的研究尚處于黑暗中艱難摸索過程中發現的,正如英國牛津Stephen Gough教授所說:“SCGB3A2是經過了近10年和無數次失敗之后在5q31區段識別的唯一一個新的GD易感基因”。
在基因識別鑒定中提出科學假說
隨著研究的深入,宋懷東提出,同一種多基因病可能有不同的亞型,不同的亞型可能由不同的主效基因,或者由同一易感基因不同的SNP位點變異引起的科學假說,并在甲亢這種多基因病的研究中獲得了證實。
在進行甲亢易感基因識別鑒定的過程中,宋懷東及其團隊遇到了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比如,多數的研究已明確PTPN22上的SNP位點rs2476601是歐洲人群GD的致病易感位點,但該SNP在日本和中國人群中不存在,那么PTPN22是否是中國人群甲亢發生的致病易感基因,是否中國人群中甲亢的發生是由于PTPN22基因上其它部位的SNP位點變異導致的?
于是,他們的團隊選擇了該基因所在區段內的tag SNP位點,在中國大樣本甲亢人群中進行研究,發現不僅該基因上的rs2476601多態性位點在中國人群中不存在,而且該基因不是中國人群中GD的致病易感位點。這表明PTPN22是歐洲人群甲亢發生的致病易感基因,但與中國人群中甲亢的發生不相關。提示不同人群中甲亢的發生,可能是不同的易感基因導致的發病機制不同的分子亞型。
同時,宋懷東和他的團隊還通過GWAS技術,對5500例甲亢病人和同地域5500例健康人進行了研究,發現雖然甲狀腺素刺激激素受體(TSHR)是中國人群GD的易感基因,但TSHR只與藥物治療后TSHR抗體持續陽性(TRAb+)的甲亢病人的發生密切相關,而不是治療后TRAb陰性的甲亢病人的易感基因。而且,MHC位點和TRAb抗體持續陽性的GD病人的相關性明顯強于TRAb陰性的病人。
已經明確,治療TRAb持續陽性的病人,停抗甲狀腺藥物后,容易復發;而治療后TRAb轉陰性的甲亢病人,停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后,病人不易復發,這兩種類型的病人有不同的預后和對藥物的反應。這項研究第一次明確了這兩種情況的甲亢患者,有不同的致病易感基因,其發病的機制不同(Nat Genet. 2011)。這些結果不僅為提出的多基因病存在不同的亞型,不同的亞型可能由不同的致病易感基因引起的科學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而且將有可能對GD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的評估產生深遠的影響。
成功解析SARS爆發流行的分子規律
SARS肆虐,波及全球。各國實驗室集中力量尋找病原體,通過10個國家13個實驗室的密切合作,發現SARS的致病原因是一個在人類中從未見過的新型RNA冠狀病毒。但是,SARS冠狀病毒從何而來?SARS冠狀病毒在人體內的變異規律?它在人群中引起爆發流行的原因?我們能否阻斷SARS的爆發流行?今后SARS是否再來?我們是否能預防SARS的再次爆發流行?要解答以上種種問題,有必要將SARS-CoV基因組的變異與其流行病學的信息結合起來進行分子進化的研究,尋找SARS爆發流行的分子機制。
在科技部、廣東省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在趙國屏院士的協調領導下,包括宋懷東在內的我國多位科學家通力合作,經過3年多的努力,成功地解析了SARS分子流行病學及SARS冠狀病毒分子進化的規律。首先,他們通過對廣東早期SARS病人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闡明了SARS病毒的來源。通過對廣東早期病人體內的SARS病毒進行基因組測序,發現SARS病毒可能是從野生動物進入人體,導致人群中流行。 其次,通過研究發現了SARS病毒在人體內的變異規律,明確了SARS爆發流行的分子機理,
為SARS防治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團隊應用建立的一套敏感而針對微量樣本全基因組測序的技術體系,對這些樣本進行SARS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共完成24例病人29條SARS全基因組的測序,并結合32條早、中、晚各期的SARS冠狀病毒序列和2條深圳果子貍體內的SARS樣冠狀病毒序列,進行SARS病毒在人體內分子進化規律的研究。他們發現,在早期病人體內,SARS病毒剛進入人體,病毒的致病能力和傳播力較弱,但由于不適應新的宿主的生存環境,受到強大的正選擇壓力,因此氨基酸變異的速率高,此時疾病易于控制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在人體上的適應,病毒的致病與傳播能力均有明顯的提高,氨基酸變異趨緩,病情較為嚴重。到了流行的晚期,病毒發生了某些關鍵位點的變化,使其適應人體內的生存環境。
第三,關于SARS冠狀病毒基因型與致病性和傳染性的關系的研究。通過對2003-04階段的早期病毒序列的比較以及傳染病學和病人臨床表型的研究說明,此階段的病毒比2002-03早期階段的病毒更接近動物病毒,其對人的致病能力弱,病人癥狀輕,不需要ICU處理,不造成人對人的傳染。對2002-03階段病毒序列的比較以及傳染病學和病人臨床表型的研究,發現當時已經出現人傳人的現象,病人中也出現了死亡的病例。但是,早期病人的傳染能力似乎較弱,自中期起,傳播能力明顯增強。
第四,通過研究發現了SARS大爆發時早、中、晚期SARS病毒的基因組特征性分子標志,為檢測SARS病毒危害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對于來自于SARS疫病過程中63株SARS冠狀病毒序列的數據進行分析,印證流行病學調查認識到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流行病學各階段及其特征,發現了疾病每一階段的特征性基因型。
第五,通過對果子貍體內SARS病毒分子進化規律的研究,提出了果子貍是SARS病毒中間宿主而非天然宿主的科學論斷。通過計算生物學分析發現,在一年間、在不同地域中發現的果子貍攜帶的病毒的序列出現了明顯的變異。說明病毒在果子貍體內也發生著與在人體內類似的快速進化適應的過程,而且,也正是S基因受到的正選擇壓力,最為顯著。
最后,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完整的假說,即天然宿主體內的SARS病毒,進入果子貍體內,在正選擇壓力下,基因組發生某些改變,尤其是S蛋白上兩個氨基酸N479K/T487S,突變為和人類SARS病毒S蛋白上的氨基酸相同時;人們接觸帶有SARS病毒的動物如果子貍,使SARS病毒進入人體,SARS病毒剛進入人體時,毒力小,傳染力弱,不適應在人體內生存;此時若能及時發現病人,給予嚴格隔離,將不會引起SARS的大規模爆發流行;但由于受到人體免疫的正選擇壓力,病毒的基因組發生快速的變異,一旦某些關鍵位點發生突變,使病毒更適應在人體內生存且傳染性增強,將會引起爆發流行。而2004年在我國發生的兩起SARS事件,驗證了我們假設的科學性。(Science, 2004; PNAS 2005)
因此,如果今后注意對可能來自動物的新發SARS冠狀病毒感染的監測,及時加以隔離、控制,當不至于產生類似于2003年的爆發流行;但是如果我們哪一天忽視了對果子貍體內SARS病毒及早期SARS病人的監測、識別鑒定的話,將可能再次重蹈2003年大爆發的覆轍。
建立測序技術體系
宋懷東是一位經歷過嚴格科研培訓又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中青年專家。由于他特殊的工作和學習背景,長期堅持科研和臨床的緊密結合,倡導用科研的思路看待病人,給每一個病人最適合的、精準的治療方案;同時堅持從臨床的角度從事科研,使科研能夠盡快為臨床的發展服務。他心目中一個優秀的臨床科研工作者應該在一生中,有自己發現的前人尚不認識的新的病種,并為患者尋找新的治療的手段,解除患者的疾苦。
宋懷東及其團隊第一次用人類基因組計劃發展起來的cDNA微陣列技術對正常人內臟脂肪組織的分泌功能進行詳細的研究,發現脂肪組織有大量的分泌蛋白或受體表達,其中60種分泌蛋白,88種受體是首次發現在內臟脂肪組織中表達。首次鑒定出脂肪組織內的8個自分泌或旁分泌系統。從基因表達譜的角度,為人脂肪組織是體內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提供了證據。最近,宋懷東及其團隊從脂肪組織中識別了一種可以分泌入血,抑制食欲的新的激素:mimecan。而mimecan的作用機制和脂肪組織分泌的另一個著名的抑制食欲的激素瘦素是不同的,因此,二者在抑制食欲中可能有協同作用,將為肥胖的治療提供新的前景。
此外,宋懷東在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期間,引進和建立了一代測序和二代測序技術平臺體系,并將這些技術應用于科學研究和臨床疾病的診斷之中。應用一代測序技術,建立了完整的單基因病基因診斷技術平臺,并應用于36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診斷中。發現了一些致病基因的新的突變導致的疾病。同時,還為馬其頓Skopje醫學中心的Zoran Gucev兒科教授提供了McCune-Albright綜合征的分子診斷,為土耳其的Inonu大學Turgut ?zal Medical Center兒科內分泌的Aysehan Akinci教授進行了3個17羥化酶缺陷的家系病人的分子診斷。通過對遺傳性疾病分子診斷方法的建立,培養了一支基因診斷的人才隊伍,使我們能過在1至2周內完成對特定病人的基因診斷,滿足臨床診斷的需求。
這一路走來,宋懷東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多篇,包括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Hum Mol Genet等,被SCI引用2000多次。其中近5年發表論文49篇,以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3篇,包括以通訊作者發表在Nat Genet,Hum Mol Genet等國際著名的刊物。獲得了包括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內的多項研究成果。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863項目”在內多項研究課題。入選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上海市領軍人才。被授予國務院津貼專家,中國青年科技獎,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一等獎等榮譽。
榮譽的獲得是對宋懷東取得成績的肯定,而最讓他感到高興的,是科研成果應用于臨床實踐后的成功,是挽救更多生命、提高更多人的生命質量后的欣慰與喜悅。作為一個醫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宋懷東以其專業的學科知識和嚴謹的求實態度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的醫學傳奇,成為醫學界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專家簡介:
宋懷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心實驗室主任,內分泌學科學術帶頭人。蚌埠醫學院獲學士畢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臨床醫學碩士、博士學位。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曙光學者。2015美國內分泌年會壁報競賽評審、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二節評審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Diabetes 編委、《中華內分泌及代謝雜志》編委。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余篇,被SCI引用2100多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教育部及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5年12期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